中国文明网总站 联盟网站
首页->原创评论

不负殷切嘱托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

来源:盐阜大众报   2023-07-24   编辑:沈 业通

  张景平

 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,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。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强调,“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”“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‘浦江经验’,完善社会治理体系,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,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”“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,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,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”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,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、确立了行动指南。

  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在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下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由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在城乡层面公共服务、民生福祉、社会治安等领域协同融合运用“五治”,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化、法治化、智能化、专业化的全面发展过程。近年来,盐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,社会治理成效显著,就业形势稳中有进,社保体系更趋完善,实现从“制度全覆盖”向“人群全覆盖”历史性跨越,深入推进“智慧人社”建设,持续推进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,加大综合柜员制改革和“人社服务快办行动”,95%社保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,364项社保业务进行流程再造,29个服务事项整合进5个综合柜员窗口,78个关联事项整合到14个“一件事”窗口,为改善民生福祉、维护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。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,深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,推行“一村一警”模式,推进“慧盾”平台智慧场所模块建设应用,统筹智慧安防小区建设,提升“雪亮工程”建设水平,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。应急管理能力增强,通过改革赋能、实践炼能、培训提能、制度强能,增强应急管理执行力和公信力。

  今后,盐城应深刻领悟和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,继续推动“五治”融会,不断打开社会治理新格局,持续推进“强富美高”新盐城现代化建设。

  发挥政治引领作用。政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。要健全基层治理中党的领导体制,构建党委领导、党政统筹、简约高效的乡镇(街道)管理体制;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,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,推动党建向基层治理新领域、新阶层、新空间拓展,推广商圈楼宇党建、区域化党建、红色物业、“一肩挑”、党员社区报到等创新,确保党建引领辐射宽度。

 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。法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。全面推进科学立法、严格执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市的主要任务,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。要健全地方性立法,聚焦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市场经济秩序领域、黄赌毒拐骗等社会治安领域、食品药品等民生领域、环境污染和破坏等生态环境领域这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,加大执法力度,规范执法行为,提升执法质效,让执法成为社会治理利器。坚持主动服务、平等保护、规范执法,努力营造法治化、便利化、可预期营商环境。

  发挥德治教化作用。德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。德治是推动社会善治的动力所在,也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。党政部门、群团组织、企事业单位等要以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公序良俗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道德楷模、社会贤达等弘扬正气、引领民风,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大众文化、提升公序良俗、促进社会文明,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。

  发挥自治基础作用。自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。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村(居)民议事场所、流程、规范引导村(居)民议事,做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,依托村(居)民会议、村(居)民代表会议,助推村(居)民民主协商能力提升;坚持人民调解制度,鼓励民间调解机构发展,让群众自己化解各类人民内部矛盾;增强群团组织枢纽功能,广泛搭建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的平台,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,提供就业、权益维护等社会服务;培育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与人才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面向群众开展民主协商、理性沟通能力培训。

  发挥智治支撑作用。智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方式。将数字赋能、大数据思维等理念深度融入城乡社会治理;依托现有网格化管理基础,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,建立“多网合一”社区公共治理大数据平台,加大基层数字治理能力提升;推进智能治理与服务向农村薄弱地区拓展,畅通城乡数字平台,根据乡村实际生活需求、产业需求、技术需求,从技术层面推动乡村基础数字设施建设,从主体层面提升农民数字素养,借助村内数字化基础设施,向农民传授数字化农业技术;加快“智慧应急”建设,实现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和规模应用,推动传统应急管理业务模式转型升级,科技支撑、装备实战、安全运维等能力迈上新台阶。注意弥合线上线下鸿沟,在使用数字技术的同时,兼顾开展线下服务,避免技术主义风险发生。

  (作者为盐城地域文化与社会治理研究院研究员,盐城师范学院副教授,博士。本文为2022年度省社科基金课题〈22SHB006〉阶段性成果)





相关新闻: